​最美科技工作者风采|苏长青:科技长青 精度为王_世界通讯
2023-06-09 12:04:49 来源:九江新闻网

他说起话来都是带着三分羞赧,但是一旦涉及专业领域,他又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虽然他的专业领域常人难懂,但是他总愿意一遍一遍地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给来人听。苏长青,以自己专业过硬的技术,和数年如一日的科研态度,当选2023年九江市“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

1985年出生的苏长青,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在研发部、产品开发部、产品设计部、惯测中心等部门工作。入职十多年以来,一直工作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高端惯导测试设备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目前作为单位副总设计师,负责专业方向引领、专业技术提升、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等工作。


(资料图片)

立足项目,寻找突破和提升

因为在产品设计部门,经常会面对客户提出比较特殊的技术要求,但苏长青每次都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地攻克了这些难关,并且以此为契机,完成了相关的技术积累和工作提升。

在伺服跟踪转台项目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转台控制系统的动态跟踪算法,解决了大误差角下转台的动态跟踪问题。高动态伺服转台作为激光武器的承载平台,直接决定了激光武器的跟瞄精度。在该项目中,苏长青通过创新的目标轨迹预测算法与ADRC视轴稳定控制算法,有效解决了在红外相机大延时情况下高动态伺服跟踪的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伺服转台的跟踪精度,使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的伺服跟踪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后续该装备的定型、列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导引头测试转台项目中,他和团队突破了转台非线性速度的轨迹规划算法和位置速度插值算法,满足用户对转台运行轨迹的特殊要求:在某姿态模拟器项目中,他们设计了基于PCI的六轴测角卡,完成了五轴台的测角功能,并在PCI采集卡中完成了基于IRIG-B协议时间码的硬件解码功能,实现了基于B码的时钟同步……

苏长青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的工程项目,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技术能力,迅速得到成长,为产品的技术提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专业,发掘新应用

科学仪器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在进入惯测中心之前,苏长青一直在单位内原研发部从事惯性导航专业的软件开发工作。在惯性器件与惯性系统方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进入惯测中心后,他通过发掘惯性导航专业的知识,与惯测中心的产品相结合,寻找新的应用点。

针对伺服转台在船用环境下的动基座扰动问题,苏长青带领同事们共同努力,突破了基于陀螺的外部扰动隔离技术,拓宽了伺服跟踪转台的应用范围。目前基于该技术的船用伺服转台已经完成样机研制,赢得了总体用户的高度认可,并签订了18台套的投产协议。

在转台速率精度平稳度测试方面,他还通过采用高精度光纤陀螺仪来测试转台的平稳度,解决了某些用户非常关注转台的实时速率平稳度。在稳定平台设计中,他率先提出了基于光纤陀螺的稳定平台方案,通过增加速度环来隔离外部扰动,打破了常规采用惯导作为姿态传感器来设计稳定平台的思维,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勇于创新,探索新技术

通过脚踏实地地干项目,认认真真解决问题,苏长青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迅速积累和提升,也看到了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找到了技术提升的方向。

针对温箱类转台中框测角精度可靠性低的问题,攻克了基于双读数头的测角补偿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编码器安装、轴系安装等误差所带来的测角误差,大幅提高测角系统的精度,目前,双读数头测角补偿技术已经在所内产品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苏长青参与开发新产品累计大于7项,包括直流伺服系统、永磁同步电机变频器、船用光纤捷联罗经、光纤寻北仪、MEMS自动测试软件、风电塔登乘栈桥、光电跟踪伺服转台等,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累计大于1000万元,包括军用技术推广、军贸科研、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船舶基金等科研项目;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专利授权与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项,获得九江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船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船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多次获得单位“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关键词: